在新时代背景下,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不仅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,也是家庭、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,大学生面临着学业、就业、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,其心理状态的稳定性与适应性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。寒假是大学生从在校紧张学习生活中短暂抽离回归家庭的时期,这一时期也是家长深入了解孩子心理状态、帮助促进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契机。
为此,我校“艺心向阳”心理工作室家校共育工作站特别推出第二期“2025年寒假大学生心理调适与成长加油站”指南,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陪伴子女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。
家长应注意的子女心理层面:
1、倾听心声,尊重选择
子女正处于自我探索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,家长应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与困惑,尊重其个人选择与决定,避免过度干涉。
2、建立平等对话
通过定期的家庭会议或日常闲聊,营造开放包容的家庭氛围,让子女感受到家的温暖与支持,增强信任感。
3、支持兴趣发展
鼓励大学生利用寒假探索个人兴趣与潜能,无论是学术研究、艺术创作还是社会实践,都应给予积极的支持与资源。
4、引导职业规划
结合子女所学专业与个人兴趣,引导其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,通过实习、志愿服务等方式积累经验,增强就业竞争力。
5、情绪教育
引导子女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,传递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,如正念冥想、情绪日记等,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。
6、共同面对挑战
对子女可能遇到的学业、人际等压力,家长应作为坚强的后盾,与他们共同分析问题,寻找解决方案。
7、鼓励社会实践
支持子女参与社区服务、支教等公益活动,通过实际行动感受社会责任,增强公民意识。
8、反馈与认可
对子女的社会实践成果给予正面反馈,肯定其努力与价值,激励其持续成长。
大学生寒假成长需注意的心理调适:
1、主动沟通,表达自我
利用寒假时间,学会主动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、未来规划及内心感受,促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。
2、自我挑战,勇于尝试
勇于走出舒适区,尝试新事物,不仅有助于发现自身潜能,还能在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。
3、自我调节,积极应对
学会独立处理情绪问题,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,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,寻找积极应对策略。
4、融入社会,服务他人
通过社会实践,了解社会现状,培养同理心与责任感,同时提升自我认知与人际交往能力。
(撰稿:王静楠;图片:王静楠;初核:戴宇峰;编辑:荣倩;审定:刘长华)